牙体牙髓资讯中心 Topics
牙体粘结修复技术
作者:佚名 日期:2007年01月09日 来源:不详 浏览:

核心提示:

一、牙体粘结修复术的优点及临床意义
  由于牙体粘结技术的使用,使得牙体新型充填材料—复合树脂与牙体组织的粘性增强,因此备洞时在固位形方面的要求降低了,不必制出标准的盒形洞,尤其在不受牙合力的部位如V类、Ⅲ类洞,不必按照Black洞形原则制备,去除腐质即可,甚至对楔状缺损的修复可以不磨牙,这样,最大限度保留了健康的牙体组织。

  (二)拓宽了牙体修复的适应证
    有些形式,如外伤导致牙切角折断、后牙严重缺损等,常因难以制备出理想的固位形而导致充填效果不佳。而如今利用牙体粘结修复技术加以修复,可达到良好的粘结效果。
 
   (三)增加了美容功能
    以往对于釉质发育不全、四环素牙、氟牙症等牙齿变色类疾病,口腔科医师采用全


冠修复。其操作复杂,牙体组织磨除多,治疗周期长。现在,同样可利用粘结技术予以覆盖、贴面等美容治疗,省时、简便、牙体组织磨除少,既方便了病人,也简化了操作。

二、牙齿表面预处理
(一)釉质的表面处理技术——酸蚀刻技术
    目前,临床上普遍应用酸蚀刻粘结技术来达到复合树脂与釉质间的粘结。其含义就是用弱酸来蚀刻釉质表层,使之脱矿,从而增强牙齿与复合树脂的粘结强度。这是牙体粘结修复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较成熟的一个部分。其功效已得到一致肯定。
   
   1.酸蚀剂(etchants)  36%—37%磷酸为临床常用。有实验表明,30%—50%的磷酸都有较理想的酸蚀刻效果。其剂型有水溶液型、半凝胶型和凝胶型。一般情况下,凝胶型带有蓝色或红色,便于术者判断酸蚀范围与冲净程度。此剂型流动性小,可以准确处理被酸蚀部位,但因其填料为二氧化硅,冲洗后常有残留,对粘结效果有所影响。水溶液型虽易被清洗出脱矿孔隙,但由于其流动性大,被酸蚀部位难以控制,故已逐渐被淘汰。新近开发的半凝胶型酸蚀剂,兼有以上两者优点,而且添加了防腐杀菌成分,还可预防术后牙本质敏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
剂型。此外,也可用50%的柠檬酸(枸橼酸)作为酸蚀剂。
    2.酸蚀刻粘结机制  用弱酸处理后的釉质表面会轻度脱矿。当磷酸浓度大于等于27%时,与釉质作用的产物为水合磷酸钙,被冲洗掉以后,则露出新鲜的釉质蚀刻表面。在电镜下,根据釉质不同的被酸蚀部位,可表现为以下几种模式:①釉柱中心脱矿;②釉柱周围脱矿;③釉柱中心、周围均匀表浅脱矿;④釉柱无法辨认,不规则脱矿。总之,酸蚀使釉质表面成为高低不平的蜂窝状,树脂单体可渗入到每个脱矿的釉柱孔隙中,固化后形成树脂突(tags),与釉质形成了机械的嵌合锁结关系,从而起到了粘结作用。
    3.酸蚀刻对釉质的影响
    (1)清洁了釉质表面:釉质被酸蚀后,表面的有机污物和不洁牙釉质被去除,暴露出下层新鲜清洁的牙釉质。新鲜的釉质具有化学基团的极性,表面能量增加,牙齿表面的可湿性加大,利用树脂在牙齿表面浸润扩散,形成紧密的界面结合。
    (2)增大了牙齿与修复

相关阅读:

    上一篇文章:根管预备
    下一篇文章:牙体严重缺损的修复
    0% (0)
    0% (10)
    发表评论
    用户评论
     以下是对 [牙体粘结修复技术]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关于我们广告业务联系我们版权说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kqq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 口腔医学网 | 牙周炎 | 口 腔挂图 | 牙齿矫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