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产业门槛高维护垄断阻竞争
核心提示:
北京到目前为止,医疗还谈不上市场,但毫无疑问,它将在短期内成为主流市场。现在的情况是,小股资本无法长期立足,相继倒闭。以牙科为例,真正能取得优势地位的,只有寥寥几家。
所以,人们开始怀疑,是不是政策上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对于医疗管理部门(卫生局)来说,他们在不断提高医疗产业的门槛,其目的无疑是出于善意,因为只有严格规范市场,消费者的损失才可以降到最低,更何况,医疗领域与一般的市场还有很大的不同,稍有差池,酿成的灾祸将无法衡量。
但问题是,当医疗门槛被提起来之后,能够进入的企业也被大大缩小了范围,在不均衡的市场中,规模经济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大型医疗集团在采购上处于极佳的位置,可以轻而易举的拿到最便宜的价格,而对于小诊所来说,就难上加难了。
再有,大型连锁医疗集团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同样一台造价几十万元的消毒设备可以在几个诊所之间轮流使用,其平均成本只相当于设备原价格的几分之一,而独立的小诊所在严格的卫生要求下,也必须购买同样水准的消毒设备,因其实力所限,必然走向两个极端,要么严格遵守,苦撑苦熬,最终走向破产,要么弄虚作假,瞒天过海,受害的是终端消费者。以上两种情况都会使医疗市场处于极为被动的局面。
时间一长,通过一轮一轮的大鱼吃小鱼,市场上只剩下几家大型医疗集团,垄断的局面最终形成,市场价格由少数垄断者制定,到最后,连游戏规则都要得到他们的首肯。众所周知,过分的垄断无异于市场的自杀。
曾有一个医疗集团的老板三年前携资本闯入北京市场,熬过了最艰难的时期,他已经能够在该领域叱咤风云了。他不加任何掩饰的告诉记者,他非常喜欢市场的门槛,对他来说,越高越好,因为门槛高到一定程度,只有他一个人可以迈过去的时候,整个市场的利润都要归入他的腰包。
政府开始面临两难的境地,降低门槛是断然不可行的,人们的生命安全不可等闲视之;提高门槛又有如此多的副作用,让我们的政府左右为难。(李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