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艾滋病
【关键词】 艾滋病;白色念珠菌病;带状疱疹
1临床资料
患者,女,65岁,山西运城人,于1 a前开始出现口腔糜烂,糜烂面有白色斑片,可擦除,伴口咽疼痛. 因198501/199501在当地多次卖血(单采血浆),疑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而行HIV 抗体检测,初筛试验为强阳性. 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唐都医院全军感染病诊疗中心. 体格检查:T 36.4℃,P 120次/min,BP 12.5/7 kPa,消瘦,口腔内壁和舌面大面积糜烂,颊黏膜、舌背黏膜及咽后壁可见白色伪膜,边界尚清楚,擦去可见充血创面,触痛明显. 双颌下及腋窝均可扪及肿大淋巴结. 双肺呼吸音粗,左侧肺底可闻及湿鸣音. 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肾功、电解质、血糖正常,粪常规发现有霉菌,血沉91
mm/h,肝功血清白蛋白 27.2 g/L. 口腔白色伪膜培养:念珠菌感染. 胸部CT:左下肺野炎症,纵隔及腋窝淋巴结肿大. 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IV1抗体确证试验(免疫印迹法)为阳性. HIV RNA定量:1.332×104 copies/mL,CD4细胞计数(BD公司淋巴细胞免疫分析流式细胞仪法):151 cells/μL.
入院诊断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 给予氟康唑口服,碳酸氢钠漱口,龙胆紫液口腔局部涂抹,配合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患者口腔糜烂、疼痛逐渐好转. 住院第10日患者左上肢外侧、左侧肩胛部皮肤出现红斑,呈带状分布,表面有绿豆至黄豆大小的成簇水疱,疱壁薄、疱液澄清,部分水疱破溃,呈鲜红色糜烂面,不痒,疼痛明显. 考虑为AIDS的另一机会性感染带状疱疹,遂加用胸腺肽、维生素B12、芬必得等,并局部给予干扰素喷雾治疗,呋喃西林液湿敷促进干燥、结痂. 治疗1 mo后患者口咽部白色伪膜消退,皮肤疱疹结痂,疼痛缓解出院.
2讨论
AIDS是由HIV感染所致,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 本例患者有多次单采血浆史,以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和皮肤带状疱疹为主要临床表现,并有颌下、腋窝淋巴结肿大,结合粪常规发现有霉菌、口腔白色伪膜培养有白色念珠菌感染以及HIV1抗体确证试验阳性,可以诊断为:①AIDS;②口腔白色念珠菌病;③带状疱疹. 艾滋病口腔病变以口腔念珠菌病最为常见,是HIV感染后免疫功能低下和发展为AIDS的早期征象. 此外,HIV感染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潜伏的带状疱疹病毒也活跃复制而引起临床症状. 目前,中国早期的HIV感染者大部分已发展至AIDS期,以各种各样的临床表现形式浮出水面,各专业医务工作者均应提高警惕,以免误诊、漏诊和交叉感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