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常见的口腔颌面部肿瘤(Tumors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
口腔颌面部是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可以发生各种类型的肿瘤。本节仅就口腔颌面部常见的肿瘤作简单的介绍。口腔内的囊肿呈非真性肿瘤,为了便于叙述,也包括在本节之内。
一、良性肿瘤
口腔颌面部可发生各种良性肿瘤。发生于软组织者,如涎腺混合瘤、牙龈瘤、血管瘤、淋巴管瘤、神经纤维瘤、纤维瘤等。发生于骨组织者,如巨细胞瘤、骨瘤等。口腔颌面部还有些良性肿瘤与成牙组织有关,属牙源性的肿瘤,如牙瘤、造釉细胞瘤等。现将几种常见的肿瘤分别叙述如下。
(一)混合瘤(多形性腺瘤)(Mixed Tumor,Pleomorphic adenoma)
涎腺混合瘤为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来源于涎腺上皮。肿瘤内除上皮成份外,还常有粘液、软骨样组织等。涎腺混合瘤好发于腮腺(附图15),其次为腭部及颌下腺。下面以腮腺混合瘤为例叙述其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附图15 腮腺混合瘤(左腮部)
临床表现
腮腺混合瘤多见于中年。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生长缓慢,病程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肿瘤多表现为耳下区的韧实肿块,表面呈结节状,边界清楚,中等硬度,与周围组织不粘连,有移动性,无压痛。如肿瘤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考虑有恶变之可能。①肿瘤突然增长迅速加快,②移动性减少甚至固定,③出现疼痛或同侧面瘫等。
治疗原则
腮腺混合瘤的治疗以手术彻底切除为原则。术前一般不宜作活检。肿瘤的包膜常不完整,有时瘤细胞可侵入包膜或包膜外组织,若切除不彻底则将复发。故手术时不宜采用剜除肿瘤的方法而应将肿瘤连同其周围的腮腺组织一并切除。术中要注意保持面神经。如有恶性变,应按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处理。
(二)造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
造釉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来自牙源性上皮的颌骨中心性肿瘤。瘤细胞的形态与牙胚中的造釉细胞相似,故称为造釉细胞瘤。
临床表现
造釉细胞瘤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下颌磨牙区及升枝部。生长缓慢,病程较长,可数年至十年。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肿瘤大小不等,可为实质性或囊性。由于肿瘤逐渐增大使颌骨膨隆,颜面出现畸形,皮层骨受压吸收、变薄,按之常有“乒乓球”样弹性感觉。当肿瘤侵犯牙槽骨时,可使牙齿移位、牙根吸收、松动甚至脱落。如并发感染可出现红肿、疼痛等炎症症状。肿瘤继续增大,皮层骨质完全吸收,即向颌骨外扩展,可影响咀嚼、语言等功能。
X线检查可助诊断,其表现不一(图3-25),可为蜂窝状,皂泡状或多房性囊肿样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