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尖周病与龋病、牙周病一样,也是一种细菌感染性疾病,这是毫无疑问的。可是,根尖周病是否是由某些特异性细菌所致,至今尚无明确结论。近20多年来,由于厌氧菌的取样、培养、分离、鉴定等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厌氧菌是感染根管和尖周病损区的优势
菌,厌氧菌在根尖周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正确认识厌氧菌与根尖周病的关系对探讨尖周病的发病机制、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提高临床疗效均有重要意义。
一、厌氧菌是感染
感染根管内的细菌是根尖周病的重要致病匾子,这已得到广泛的肯定。为了研究根尖周病的病原菌,很多国内外学者应用最新技术,进行了大量的感染根管内细菌分离、培养、鉴定的研究。
Yoshida等对36个有尖周病损的感染根管进行细菌分离,结果表明:专性厌氧菌的分离率在79%以上,它们中以真细菌属(Eubacteria)、类杆菌属(Bacteroides)和消化链球菌属(Pep—tostreptoCOCUA)检出率最高。平井久行等为了解感染根管内细菌分布的状态,从38个非开放性
感染根管壁的牙本质内分离出了103株细菌,计有39种菌,17个属,其中专性厌氧菌是优势菌,它们中又以类杆菌属、真杆菌属、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放线菌属(Actinomyces)等分离率最高。Leuis等报告了与上述相似的研究结果,他们从50例急性牙槽脓肿的脓液中分离了166株细菌,其中专性厌氧菌占大多数(74%),分离率较高的细菌依次为消化球菌(32例)、口腔类杆菌(B.oras)(20例)、消化链球93.3%。重要的厌氧菌属分别为类杆菌属、具核梭杆菌属、放线菌属、韦永氏球菌属。小林芳等8个感染根管中有7个培养出专性厌氧菌。
以上研究结果均说明,感染根管内的细菌均为混合感染,而其中专性厌氧菌是优势菌。从分离的菌属看,类杆菌、消化链球菌、消化球菌、真细菌的分离率最高。
二、感染根管内的厌氧菌与根尖周病临床症状间的关系
Yoshida等对36例尖周病的感染根管的细菌分离结果表明:有明显尖周症状组专性厌氧菌的分离率为79%,明显高于无症状组;而无症状组的12例中仅4例分离出专性厌氧菌,同时发现大消化链球菌(P.magnus)和类杆菌与急性症状有关。国内邓惠姝、赵雪梅等对30例急性根尖周炎和15例慢性根尖周炎患牙根管内的细菌感染情况进行了研究比较,结果发现,根管内均为混合感染,厌氧菌检出率高达舛%,急性组感染根管内的产黑色素类杆菌和具核梭杆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慢性根尖周炎组,慢性根尖周炎组放线菌属的检出率明显增高,而在急性尖周炎组却并未查见。由此推测,产黑色素类杆菌和具核梭杆菌可能是死髓牙症状发展和根尖周炎急性化的病原菌,而放线菌可能与顽固的慢性根尖周炎有关。由于放线菌产生毒素和缺乏组织分解酶,可导致组织的慢性炎症。临床上一些经久不愈的慢性根尖周病变和窦道常能检出放线菌并经抗放线菌治疗而痊愈。
(1995年)对11名患伴窦道的慢性尖周炎的12只患牙进行了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