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树脂是一种由树脂基质加入已经过表面处理的无机填料和引发体系复合而成的粘接性修复材料。
60年代初,bowen成功的合成了Bis-GMA树脂单体,并认识到无机填料表面进行偶联处理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复合树脂迅速发展起来。至今其研究及应用取得了很大发展,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专业。本文就近十年来对复合树脂的粘接机理做一简单综述。
一.复合树脂和釉质的粘接
(一)机械嵌合 牙釉质表面经过适当的表面处理后可变得粗糙及凹凸不平。呈现特殊的蜂窝状结构。树脂渗入这些细微结构中,固化形成树脂突与牙面的凹凸部位相互交合获得微机械嵌合力。目前认为,这是形成牙釉质与树脂粘接的主要作用力。
(二)物理吸附 牙釉质表面经过处理后,由于羟基和氨基的定向,产生羟基膜或胺基膜使牙面产生极性,粘接剂在牙面润湿铺展并接近一定距离后,极性的粘接剂分子可与这些基团或羟
基磷灰石产生分子间作用力,包括氢键力和范德华力,从而形成物理吸附力。
从上可知,对于牙釉质和复合树脂的粘接,必然涉及到釉质粘接表面的处理。这直接关系到粘接的成败。}
现在,表面处理的方法大致分成了两类。
(一)酸蚀处理 临床上最常用的酸蚀剂是磷酸溶液。其他象柠檬酸、乙二胺、四乙酸、聚丙烯酸水溶液等也同样有效。对牙釉质进行酸蚀处理时,可使无机物脱钙。由于表面上局部组成的差异,其溶解性不同,结果形成凹凸不平的粗糙面,这可以大大增加牙釉质的表面积。牙釉质的这种极性粗糙面,增加了粘接剂的润湿效果,促使粘接剂渗入到牙面的细微结构中,在增大的表面积内加强了新鲜牙质与粘接剂的相互作用。粘接剂固化时,粘接面可产生可观的机械嵌合力,进而产生物理吸附力。通过扫描电镜的观察可见粘接界面的牙釉质侧有无数的细微突起,即树脂突。正是这种锚式的结合构成了牙釉质与树脂的最主要结合力。其次,酸蚀作用可增大牙釉质的表面能,增强粘接剂的润湿效果。酸蚀处理可将釉质表面的磷灰石溶解,并除去釉质表面的菌斑、牙石等,暴露出清洁的新鲜表面层。同时,处理后的牙面部分羟基、氨基可产生定向排列,使表面呈现极性,提高了表面能,有利于复合树脂的粘接和渗透。
(二)其他处理 除了对釉质表面的酸蚀处理外,一些学者研究开发了其余几种表面处理技术。一些学者用草酸铁溶液(5-6%)处理牙釉质,该溶液在清洁牙面的同时可以和磷灰石反应而沉积一层磷酸铁晶体,借以改变牙釉质表面的结构和成分,以利于粘接的形成。这种处理方法所获得的粘接强度可与磷酸酸蚀法的粘接强度媲美。还有一些学者用氨基酸和有机酸如甘氨酸和丙酮酸或柠檬酸组成的混合液处理牙釉质,这种方法在清洁牙面的同时氨基酸可以吸附于牙面,使牙釉质表面的有机成分含量增加,从而使牙釉质表面既能提供大量的无机成分(磷灰石),又能提供足够的有机成分(氨基酸)与粘接剂结合。
二.复合树脂与牙本质的粘接 复合树脂与牙本质的粘接机理近几年的研究逐渐多了起来。大多数学者同意酸蚀技术在牙本质与树脂的粘结中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因为在牙本质的表面粘结剂不易形成良好的润湿,并且存在因切削形成的复合层,阻碍粘结剂向牙本质小管的渗透。即使除去复合层,亲水性粘结剂渗入到已暴露的牙本质小管中去,固化以后可形成一定的机械嵌合力,但它同时又会增大牙本质中液体的渗透性,其粘结强度也很有限。因此由于牙本质表面形态和组织结构的特殊性,粘结剂必须与牙本质形成稳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