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涎腺资讯中心 Topics
胸大肌皮瓣在Ⅲ、Ⅳ期舌癌修复中的应用及并发症——35例临床分析
作者:作者王兆宏 孙冀 盖春明 麻念龙 裴荣 日期:2007年01月23日 来源: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浏览:

核心提示:  舌癌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约占口腔癌的32.3%~50.6%,居首位。其5年生存率仅为50%~60%[1]。舌癌的手术常造成舌体大部缺损或全舌缺损,给患者带来吞咽、语言和咀嚼功能障碍及精神上创伤。自Arryan[2]1979年应用该皮瓣以来已得到广泛应用。 1 临床资料及手术方法   我们自1987年到1997年10年间对35例Ⅲ、Ⅳ期舌癌患者施行了这一手术,其中Ⅲ期15例,Ⅳ期20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在27~64岁,
  舌癌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约占口腔癌的32.3%~50.6%,居首位。其5年生存率仅为50%~60%[1]。舌癌的手术常造成舌体大部缺损或全舌缺损,给患者带来吞咽、语言和咀嚼功能障碍及精神上创伤。自Arryan[2]1979年应用该皮瓣以来已得到广泛应用。 1 临床资料及手术方法   我们自1987年到1997年10年间对35例Ⅲ、Ⅳ期舌癌患者施行了这一手术,其中Ⅲ期15例,Ⅳ期20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在27~64岁,平均46岁。  手术方法:全部病人均行气管插管麻醉。先行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保护创面。按无瘤原则距瘤体1.5~2.0cm切除病变舌体、口底组织及相应下颌骨(槽形切除)。在同侧胸壁下方根据手术缺损区要求取相应大小的带蒂肌皮瓣,使肌蒂内含胸肩峰动脉,经锁骨上或下引入口底区。将皮瓣与缺损区残留舌缘边缘及颊粘膜缝合,前端与唇粘膜及龈粘膜缝合,深部肌肉与残余口底肌缝合以消灭死腔,从而形成新舌体覆盖创面。 2 结果   除1例因术中未能触及肌蒂中血管博动术后肌瓣完全坏死外,其余均恢复正常吞咽功能及语言表达能力。其它情况见表1、2、3。 表1 本组患者病变部位及受累部位(病例数) 左半舌 右半舌 舌根 越过中线 累及口底 累及下颌骨 12 15 3 5 18 3 3 讨论   舌癌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1-5]。由于舌癌恶性程度较高,早期出现颈淋巴结转移等特点;因此,多数学者强调舌癌应行舌、颌、颈联合根治术,尤其是Ⅲ、Ⅳ期舌癌。舌癌的切除范围较大,因此需皮瓣修补。虽然修复方法较多,如前臂皮瓣、背阔肌皮瓣,斜方肌皮瓣及额瓣等。但由于有些手术需显微外科操作,失败率较高。因为胸大肌皮瓣能提供较多的修复材料,故可以切除较多的舌体组织,保证术后局部不复发,从而使舌癌生存率提高[3]。 表2 手术切除范围   切除范围 例数 % 左半舌+口底 7 20.0 右半舌+口底 9 25.7 全舌+口底 4 11.7 全舌 2 5.7 半舌 13 37.0 表3 术后皮瓣并发症  并发症 例数 % 皮瓣坏死 7 20.0  全部 1 2.9  小部分 2 5.7  舌尖部 4 11.5 瘘管 2 2.9  有关胸大肌皮瓣的适应证及优越性许多作者已论及[4,5],归纳起来有如下优点:①胸肩峰血管粗大,供血可靠,存活率高;②肌肉血管蒂长,取瓣面积大,组织丰富,适应证广;③血管解剖恒定,操作简单,易于掌握;④肌蒂可以覆盖保护血管;⑤供区能直接拉拢缝合,无需植皮;⑥术中不改变病人体位,允许两组人员同时进行操作,缩短手术时间,这些比其它皮瓣更为优越;⑦该肌的组织结构与舌适宜、弹性好、可随残舌运动。  应用胸大肌瓣进行舌再造,皮瓣坏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血管过细,扭曲过度,张力过大及手术操作粗暴、口内缝合过于紧密所致。另外皮瓣完全坏死是由于血管变异,主要营养血管不是胸肩峰动脉所造成。本组1例皮瓣完全坏死者术中未能触及肌蒂中血管搏动。因此手术操作要轻柔、肌肉组织应大于皮肤,将肌肉与真皮层缝合数针固定,以防止皮肤滑动损伤毛细血管网。  对于术后出现皮瓣坏死者应在发现后(4~5天)立即将坏死部分逐渐剪除,局部冲洗换药可Ⅱ期愈合。坏死一般发生在舌尖部,由于此处位于供血血管远端,且在缝合皮瓣、舌组织及龈组织时缝合过密而造成血运差,导致舌尖部皮瓣坏死。术后瘘孔多出现在舌尖部的肌瓣,残舌及龈组织缝合所形成的“三角”内。瘘孔出现后局部用甲硝唑及生理盐水换药,剪除感染组织不致影响皮瓣的成活。  虽然现在显微外科的发展,舌体再造的方法也相应增加,但是我们认为胸大肌皮瓣在修复Ⅲ、Ⅳ期舌癌中仍有其无法被取代的优点。  

相关阅读:

    上一篇文章:口腔及面颈部小肿物
    下一篇文章:Sjögren综合征进展
    0% (0)
    0% (10)
    发表评论
    用户评论
    关于我们广告业务联系我们版权说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kqq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 口腔医学网 | 牙周炎 | 口 腔挂图 | 牙齿矫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