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资讯中心 Topics
政治命题预测试卷(6)
作者:佚名 日期:2007年02月14日 来源:不详 浏览:

核心提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哲学是(      )
      A.科学知识的总结
      B.科学之科学
      C.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世界观
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D.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德国古典哲学
      C.17世纪英国哲学
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4.运动是(      )
      A.绝对的
      B.相对的
      C.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和相对的对立统一
  D.有条件的
5.认为劳动在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起决定的作用,这种观点是(      )
      A.唯心主义的                                  B.机械唯物主义的
      C.辩证法的                                      D.辩证唯物主义的
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A.质量互变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普遍联系规律
7.实践的最基本的形式是(      )
      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
      B.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活动
      C.科学实验活动
      D.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8.认识的基础是(      )
      A.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最一般规律的理论规则
      B.伟人的教导
      C.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D.实践
9.生产力范畴反映了(      )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人与劳动工具的关系
      D.人与生产资料的关系
10.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国家
        D.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11.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起点是(      )
        A.******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
        B.第二次******战争和《北京条约》的签订
        C.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D.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1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主要对象是(      )
        A.封建主义                                          B.帝国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国民党反动派
13.人民军队的最高宗旨是(      )
        A.为共产党服务                                  B.为人民服务
        C.为无产阶级服务                              D.为农民阶级服务
14.中国民主革命完成农村包围城市的任务,将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的起点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15.社会主义时期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
        A.解决敌我矛盾
        B.解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6.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中,居首位的是(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
        C.消除两极分化
        D.实现共同富裕
17.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公司制
1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
        A.加强科学精神建设
        B.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C.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D.坚持为人民服务
19.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是(      )
        A.阶级性                                                B.实践性
        C.革命性                                                D.科学性
20.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      )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一切为了群众
        C.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D.一切依靠群众
2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要依赖自然科学的成果,这说明(      )
        A.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B.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C.哲学是各门科学的总和
        D.科学就是哲学
22.认为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这是(      )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23.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是(      )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4.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2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      )
        A.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官僚资本归无产阶级的国家所有
        C.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
        D.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26.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回答(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
        B.怎样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问题
        C.如何实现共同富裕问题
        D.怎样搞好党的建设问题
27.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在于(      )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
        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D.演化文化体制改革
28.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A.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B.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C.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29.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      )
        A.农业                                                      B.重工业
        C.第三产业                                              D.高科技产业
30.我国经济发展,必须(      )
        A.以提高速度为中心                              B.以提高比例为中心
        C.以提高规模为中心                              D.以提高效益为中心
31.当代世界中的所谓东西问题属于(      )
        A.和平问题
        B.经济问题
C.发展问题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个阵营的关系问题
32.中国古代曾有一种“白马非马”论,这种观点割裂了(      )
        A.一般和个别的辩证关系
        B.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D.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33.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是(      )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34.毛泽东完整地表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      )
        A.在1926年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
        B.在1939年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
        C.在1948年的《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
        D.在1940年的《新民民主主义论》中
35.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特征是(      )
        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
        C.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
        D.经济一体化和政治多极化
36~40题为时事政治题(略)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41.世界统一于存在。


4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3.简述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44.为什么说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


45.简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四、论述题(本大题满分20分)
46.为什么说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邓小平“生产力标准”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B                4.A                5.D
        6.C                7.B                8.D                9.B                10.D
        11.A              12.B              13.B              14.B              15.C
        16.A              17.A              18.D              19.B              20.C
        21.A              22.D              23.B              24.A              25.A
        26.A              27.A              28.D              29.A              30.D
31.A              32.A              33.C              34.C              35.  B
36-40(略)
        三、辨析题
        41.(1)错误。这是一个折衷主义的命题,它否认了世界统一于物质,实际上是唯心主义观点。
        (2)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关于世界有无共同的本原问题。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以外,没有别的东西。唯心主义则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
         (3)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存在”,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它作为“思维”的对立面,是物质的存在;单独的“存在”概念,既可以是物质的存在,也可以是精神的存在。可见,把“存在”作为世界统一的基础,混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备的对立,实际上宣扬的是精神的存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42.错误。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正式提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他以苏联经验为鉴戒,对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强调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按照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次序安排国民经济。此外,还应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中央与地方,国家、集体与个人等一系列关系,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三、简答题
        43.承认相对静止有重要意义:
        第一,相对静止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在相对静止状态的量变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的飞跃。
        第二,承认相对静止是区分事物的必要条件,不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状态,就看不到事物的确定性,就看不到事物之间的界线。
        第三,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认识和理解运动。
        44.中国的民主革命只能走武装斗争的道路,这是由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特点决定的。
        (1)******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在内部,没有民主。因此没有进行和平斗争的可能性。
        (2)中国革命的敌人相当残忍,不许人民有丝毫的反抗,要革命,只能武装起来。
        (3)中国革命的敌人力量相当强大,而革命的力量相对弱小,只有经过长期的武装斗争,革命力量才能逐渐壮大。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夺取国家政权,这也决定了革命只能走武装斗争的道路。
        45.精神文明是指社会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积极成果的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相对于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而言的,是社会主义社会有机统一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其他社会的重要标志,因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第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其一,它保证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进;其二,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其三,它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能提高人们的思想文化素质,增强人民的民主意识,提高人民的参政能力,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
        四、论述题
        46.(1)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实际能力,它包含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三个要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这是因为: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进而决定整个社会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更,而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它的状况和变化决定整个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变更。
        第二,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
        第三,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的根本内容,是揭示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惟一科学的观点,它克服了“人口决定论”和“地理环境决定论”以及唯心主义的历史非决定论的错误。
(2)邓小平提出,判断一切工作得失的标准,应该主要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提出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生产力标准”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于:
第一,它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符合中国的国情,体积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二,它为解放思想,排除干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供了思想上的保证。

相关阅读:

    上一篇文章:政治命题预测试卷(5)
    下一篇文章:政治命题预测试卷(7)
    0% (0)
    0% (10)
    发表评论
    用户评论
     以下是对 [政治命题预测试卷(6)]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关于我们广告业务联系我们版权说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kqq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 口腔医学网 | 牙周炎 | 口 腔挂图 | 牙齿矫正 |